原标题:“互联网+酥梨”上半年砀山酥梨网售农产品就达11.5亿元
这几日,绳惠展异常忙碌。身为砀山县电子商务协会会长,随着2016砀山酥梨采摘节大幕拉开,他每天都要接待好几拨前来参观、考察的各地客商。
拥有百万亩连片果园的安徽砀山县,有着“梨都”美誉,每年春秋季节举办的梨花节、采摘节,总能吸引络绎不的客商、游客前来。如今,依托丰富的水果资源,这里的电商发展风生水起,仅今年上半年,网售农产品就达11.5亿元。
红火:去年销售逾10亿元
姬冰纯,砀山县一位“90后”女孩,却被当地人封为“创业女神”。
2013年大学毕业后,姬冰纯在青岛找到了一份体面的工作。每次节假日回到砀山,她都会带一些水果罐头送给同事和朋友品尝,很受欢迎。
“既然家乡的水果罐头这么受欢迎,何不把好的东西分享给更多人呢?”姬冰纯尝试在微信上试销,很快收到了大批订单。看到市场巨大,她毅然辞掉工作,回到家乡创业。
2015年初,姬冰纯成功申请注册了“桃如意”品和意顺电商公司,在各地发展代理商。每个区域设一个总代理,每个总代理培养一个销售团队,目前,公司已发展了上千人的销售团队。仅2015年一年,她在网上的销售额就达到了近1.5亿元。
青年人逐梦电商,果农们也跃跃欲试。55岁的吴杰,是砀山县葛集镇高寨村果农,虽然操作微信不是那么娴熟,可从事微商的劲头十足。
去年9月,受同村年轻人影响,吴杰开始做微商,每天都会在朋友圈里更新鲜果或黄桃罐头的照片,“一个月能赚1万多哩!”
如今,微商、电商已成为砀山县一个热词。截至目前,全县电商平台已达21个,电商企业344家,开设网店、微店1万多家,带动5万多人从事电商、物流等工作。而三年前,当地电商还不足30家。
“电子商务销售农产品去年已突破10亿元大关。今年上半年,销售额已达11.5亿元。”砀山县商务局局长周平说,去年砀山县网络销售黄桃罐头7.8亿元,增长1.5倍,网络销售砀山酥梨2亿元,增长24倍,带动全县黄桃、酥梨价格增长20%,已成为罐头销售中心,初步形成“买、卖”大市场格局。
扶持:给资金也蓄人才
金秋九月,行走在砀山的大街小巷,扑鼻而来的是阵阵果香。
砀山县水果种植面积近百万亩,是著名的水果之乡,年产砀山酥梨等各类水果150万吨,赢得“梨都”美誉,2010年4月被吉尼斯纪录认定为世界大的连片果园产区。
去年6月,砀山酥梨被国家工商总局批准为,品价值达36.17亿元。同年11月,在第十三届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砀山酥梨荣获“50家有较影响力的果品区域公用品金奖”。
“农业电商是一项惠民工程。发展‘互联网+水果’,砀山有资源、有基础,更有潜力。”砀山县委书记王广敏说,特别是砀山县2015年成功入选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更加坚定了县委、县政府及全县人民发展农村电商的信心。
王广敏告诉记者,砀山县财政每年投入10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电商发展。今年7月,又设立了电商融资风险补偿资金,期安排风险补偿基金500万元,专项支持电商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为节省物流成本,砀山县建立了2.1万平方米的电子商务产业园,建有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电子商务企业孵化园、农特产展销中心等。产业园对所有入驻企业提供为期两年的“三政策”,即房租、税收、费培训,目前已入驻企业58家。
发展农村电商,需要平台,更需要人才。砀山县精心培训农产品电商人才,两年来共举办40多个培训班次,累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4000余人。一年一度的电子商务“创业之星”评选,更是激发了年轻人创业干事的热情。
规范:成立协会促发展
价格战,让电商从业人员苦不堪言;冒货,让一些电商企业莫名吃了官司;心不齐,众多资源难以有效整合……砀山农村电商红红火火、风生水起的背后,却也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化行业管理,促进健康发展,去年4月,砀山县电子商务协会正式成立;今年6月22日,在协会第三次会议上,《砀山县电子商务协会行业自律公约》审议通过。
“目前,协会已有企业会员百余家、个人会员300多人,大家有着共同的价值理念,倡导诚信经营,促进抱团发展,携手共渡难关。”砀山县电子商务协会会长绳惠展,也是亿度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创立的微商品‘背个果果’,在业内很有名气。
今年3月,砀山苹果滞销,果农心急如焚。“协会时间发起‘爱心助农,苹果义卖’活动,半个月时间卖出3000万斤”,绳惠展说,电子商务让特色农产品不仅卖得出、卖得远,还能卖个好价钱。
为维护砀山水果品形象,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6月22日,由该协会主办的砀山水果二维码认启动仪式举行:自此之后,用户只要扫一下产品上的二维码,这些产品的生长、生产过程等信息便会呈现在眼前。
“这相当于每一个产品都拥有了一张‘身份证’。”据绳惠展介绍,为了保证消费者吃到正宗、安全的砀山特色农产品,协会对二维码的发放十分严格,取二维码的企业必须要签订产品质量承诺书,按照标准进行种植、生产,协会还将不定期进行抽样督查。
作为一个社会团体组织,砀山县电子商务协会不忘帮扶弱势群体,践行社会责任。今年27岁的阚伟力是砀山县经开区阚油坊村人,身残志坚,希望能在电商方面有所发展,但苦于没有启动资金。
协会得知情况后,在电商产业园专门为阚伟力费提供一套办公座椅和一台计算机等设备,并安排电商工作人员刘晓意给他做技术指导。去年底,阚伟力的网店“皖北果园”上线,如今每天能接到四五份订单,日均营业额约500元。
展望:电商扶贫奔小康
“去年以来,苹果价格不好,眼看一年的收成要砸在手里,在扶贫书记和村干部的帮助下,我们的水果在网上找到了买家,销售不用愁,收入也不错。”砀山县葛集镇高寨村的贫困户唐朝华对记者说。
高寨村是个水果专业村。以前,大量高品质水果无法快速销售,也卖不上好价钱,依靠水果种植的村民,生活紧紧巴巴,只能“望果兴叹”。现在,全县大力发展电商水果产业,推动电商扶贫,葛集镇的水果产业借助这股电商劲风,乘势起飞。
“通过大力发展电商上下游产业,带动了更多贫困户走上脱贫致富路。”葛集镇党委书记翟永生介绍说。
翟永生向记者表示,电子商务和快递物流在葛集镇的快速发展,不仅使该镇的红富士苹果、大棚油桃、金太阳杏、银杏树等农产品开始走向各地,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还拉动了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注入了新的活力。
“电子商务的发展,有力促进了三产融合。”砀山县副县长李建礼说,比如,黄桃罐头价格高、销售势头劲,带动当地传统果农不断调整种植结构,扩大果树种植规模,同时带动了当地水果加工及包装、印刷、物流、快递、旅游等二三产业的加速发展,促进了产业融合和产业转型升级。
李建礼表示,通过电商带动,去年砀山实现黄桃加工增值11亿元左右,带动包装、物流、旅游等三产的产值近10亿元。微商正在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新引擎,电商也闯出了一条精准扶贫的好路子。
王广敏表示,砀山县委、县政府将继续加大对电商产业的扶持力度,着力打造6个电子商务示范镇、50个电子商务示范村、3000家电商,助力果农增收致富,推动砀山早日踏上小康路。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共472人参与,点击查看>>